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药王孙思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药王孙思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药王孙思邈?
最近看了一部电视剧《一代药王孙思邈》,觉得很好看,不亏有药王的称号!
孙思邈(541年—682年,存在争议),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相传为楚大夫屈原的后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孙思邈年高有病,恳请返回故里。永淳元年(682年),与世长辞
药王孙思邈百岁临终时,让徒弟毁掉的药方是什么,为什么要毁掉?
谢谢悟空邀请,一代名医孙思邈,也很会保养自己的身体,据说活了一百四十一岁,当时古代能活到六七十岁就算高寿了,能突破一百岁也是非常不容易,就是现在能突破一百岁也是个位数,屈指可数,要想长寿就不能生病,特别是在当时的传染病,如当时传染病疟疾是一种***传染病,大多数是小孩容易被感染,于是孙思邈就研究怎么治疗这种病,于是就研制出五石散,而且治疗效果非常好,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这种药副作用很大,长时间服用会让人产生幻觉,相当于现在的毒品,对人的危害极大,疟疾可以用别的药方治疗,但是药方己经流传到民间,要完全销毁也不可能,在他临终前几次强调告诉徒弟把这张药方销毁掉。
谢邀:
药王孙思邈临终将徒儿示意到床前,想要嘱咐些事情,但此时此刻已经气息奄奄,话语声如果同游丝一样飘渺。喉结微微蠕动,嘴巴费力张合着,根本就听不到说什么。
徒儿急急地跪爬着来到床前,探身将耳朵贴近师父脸前,努力捕捉着那细如游丝的嘱咐。可是那声音如同尘埃落地,如同摇曳的烛影。
此时徒弟脸上的汗珠儿乱滚,心急火燎的想知道师父想要表达的意思。这时他看见师父艰难的移动了一下眼睛,嘴角也向一侧歪了一点儿,似乎在暗示什么?
徒弟从师父的枕头底下摸出一张纸,赫然发现竟是遗嘱:
徒儿谨记:用于疗心药方不宜存世!当于吾离开之际焚之。
此药方药性狠毒,疗救命危尚可,且毒副作用大于治疗,即使救活病人也就伤及病者五脏六腑。谓此消彼长之虞尔。
此药方配伍艰难,属罕珍之物,及至配齐耗资甚巨。为师救人一世,遗有药书一本,望徒儿多加练习。
谨记,切记!
这就是个传说而已。想来药王孙思邈嘱咐徒儿烧毁药方,肯定有烧毁的道理。医者父母心,这话中肯。
据说这个药方是五石散。
最开始这个药是道家用来修炼成仙用的。这个方子主要是用五种不一样的石头粉面制做而成,吃了会让人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产生很大的错觉。许多人以为吃了它可以直接和天上的神仙联系。
之后,这个药方是用来治疗疟疾的。后来孙思邈发现这个药方有一个很大的副作用,跟毒品一般让人上瘾。孙思邈就立志要除掉这个方子,不能让它为祸人间。
关注一下,可以多多讨论历史哈。
药王孙思邈有哪些主要的养生之道?
“药王”孙思邈,著有《千金要方》,相传百余岁时仍耳不花眼不聋。他的养生方法至今值得借鉴,他是如何养生的呢?戳图学习!现在的自律和坚持,就是你健康常驻的资本。转给家人!
药王孙思邈养生之道十三个常要即:一发要常梳。二目要常运。三齿要常叩。四舌要常转。五耳要常鼓。六面要常洗。七头要常摇。八腰要常摆。九腹要常揉。十肛要常提。十一膝要常扭。十二步要常散。十三脚要常搓。
孙思邈崇尚养生,并身体力行,正由于他通晓养生之术,才能年过百岁而视听不衰。他将儒家、道家以及外来古印度佛家的养生思想与中医学的养生理论相结合,提出的许多切实可行的养生方法,时至今日,还在指导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心态要保持平衡,不要一味追求名利;饮食应有所节制,不要过于暴饮暴食;气血应注意流通,不要懒惰呆滞不动;生活要起居有常,不要违反自然规律......。倡导养生小窍门,如:发常梳,齿常叩,津常咽,腰常摆,肛常嘬……等。
孙思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养生家。由于养生得法,健康地活了102岁,撰写《千金要方》叁十卷,《千金翼方》叁十卷,其养生之法主要也体现在这两部书籍中,其养生之道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他的养生之道,医学理论都是佛门医学和养生之道的体现。
孙思邈认为要健康长寿就必须首先养性,养性就是调养自己的精神心性,使之常处于宁静祥和的境界。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十二少(“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与除掉十二多(“多思则神怠,多念则神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
孙思邈并不是单打一只讲养性,而是以养性为基础,再配以其它养生方法来养生。《要方》第三至第八节就介绍了养性以外的***养生方法,这些方法是居处、***、调气、服食、杂忌、房中六项。这六项养生方法,用今天的话来说:居处就是生活要有规律;***就是经常对四肢进行***;调气就是进行呼吸吐纳的修炼;服食就是注意适当的营养滋补及药物治疗;房中讲性生活要有节制;杂忌讲一些生活中的禁忌。
后人根据其在这两部书中所阐述的一些养生方法,总结出了孙思邈养生十三法,即1、发常梳 2、目常运 3、齿常叩 4、漱玉津 5、耳常鼓6、面常洗 7、头常摇 8、腰常摆 9、腹常揉 10、摄谷道(即提肛)11、膝常扭 12、常散步 13、脚常搓。具体这13法的做法大家可以百度。
”最好的惜命方式不是养生,而是管理好情绪。最好的养生不是汤,也是管理好情绪。“
孙思邈的养生之道大概可以概括为:不做官;会***;和自然和谐相处。这三点总结为一点就是能够很好的帮助自己,管理好情绪。
会养生的人都是不做官的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中向往的生活是,“无案牍之劳形。”
做官的人劳心劳肺,而且不容易管理好情绪,怎么可能颐养天年呢?
就像诸葛亮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后50来岁就被累死了。
就像项羽周瑜做官,在权力的争斗中管理不好情绪,最后自刎的自刎,气死的气死。
总是要胜天半子的人,都会被气死的。
而孙思邈是可以做官,但是人家就是不做官。在周宣帝时因王室的斗争,孙思邈在太白山隐居。隋文帝杨坚辅佐北周的时候,想要请孙思邈做国子博士,他就以生病为借口没有去赴任。到唐太宗李世民的时候,接孙思邈去长安,想让他做官,他坚决推辞,也没有接受。唐高宗再让他做官,任命他为柬议大夫,他还是没有接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药王孙思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药王孙思邈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