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业领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大业领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0多万辽国军队占领了开封,耶律德光为何不敢留在中原?
石敬瑭因病去世,由于没有儿子,石敬瑭的侄子石重贵继承了皇帝,按照辈分来说,石重贵应该喊耶律德光为爷爷。石重贵的态度是:在私下里,自己可以喊耶律德光为爷爷。但是在国与国关系上,大家是平等的。这让耶律德光非常恼火,此外,在两国贸易问题上出现了激烈的矛盾。最终,契丹方面首先翻脸,向后晋发动了大规模进攻。此时幽云十六州的作用体现出来,由于没有燕云地区为依托,契丹军队长驱直入,中原军队根本就挡不住。虽然后晋军队也曾经击败了契丹军队,但后晋内部也有问题。
后晋的大将杜重威和皇帝石重贵存在很深的矛盾,在契丹的忽悠下,杜重威率领大军投降,导致开封的北面门户顿开,公元947年,耶律德光率领契丹军队攻入了开封,后晋皇帝石重贵成为了俘虏。随后,耶律德光改国号为大辽,表示自己要进入中原地区做皇帝。但此时的契丹汉化程度很低,契丹官兵们非常的粗鲁野蛮。契丹军队没有军饷,全部依靠打草谷的收入,打草谷就是抢劫。占领开封之后,契丹军队四处出击,开封、许昌、洛阳、郑州等地区受灾严重。由于契丹军队的种种暴行,激起了中原百姓的反抗,出现了很多起义军。
起义军不会正面与契丹军队较量,但经常伏击契丹小股官兵,具体情况可以联想抗日战争的华北战场。契丹军队的伤亡越来越多,耶律德光的兵力本来就不多,随着伤亡逐步增多,耶律德光开始发愁了。因为自己仅仅占领了中原地区的一条线,自己属于长驱直入,周边很多地区都不再自己的手里。由于催逼官员们奉献家产,那些投降的后晋官员们也是怨声载道,他们开始秘密联络河东地区的大将刘知远。得知开封被占领以后,刘知远迅速集结各地的军队,准备切断契丹军队的退路。眼看自己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耶律德光垂头丧气的撤离了中原地区。
兵力不足:
以中原辽阔的土地,一支孤军是无法立足和控制局面的,如陷入重围,那是很难脱身的,在者中原百姓的对立情绪是很难一时调合的,所以耶律德光就没有留在中原而领兵回去了。
民心丧失;
游牧部族进入中原的目的就是掠夺,并没有长久居留的想法,从匈奴开始就是如此,所以他们在中原百姓心中得形象就是强盗,所以对立和仇恨情绪是短时间内难于解决的,在者契丹人口本身就不多,他没能力解决战领地的控制问题,还有当时中原大乱各种民问武装众多也是令耶律德光无法应对的问题。
民心尚武:
五代时,汉民族的战斗意志还是很强的,只不过朝代更换后宋廷***,在一个宋军主力在雍熙北代时以损失过半,再也无力进行大的战役了,但民风还是强悍的,只不过是朝廷出了问题,朝廷的***成风奷臣挡道且软弱无能,民心在强也以无法挽回败局,北方最后还是让金兵占领了,耶律德光没有留在中原主要是民间低抗很强烈,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谢谢邀请!
少数民族入侵中原之后,由于自身的落后文化和先进的中原文化形成对立。这种对立一般有一个结果,两种选择。这一个结果就是——灭亡。两种选择就是要么学习汉文化;要么不学习汉文化。不管你选择哪一种,最后的结果都是一个字——死。
北魏的孝文帝全面学习中原文化,完全被中原文化所吸收。最后,鲜卑族没有了。元朝不学习中原文化,结果被中原文化排斥,最后也被赶走了。耶律德光无疑是后者。耶律德光进入中原,还得从石敬瑭建立的后晋说起。
石敬瑭不惜以燕云16州作为交换条件,讨得契丹对自己的支持,最终在耶律德光的帮助下,建立了后晋,并且以“儿皇帝”自居,成为契丹的臣国。石敬瑭死前,指定自己的儿子石重睿作为接班人。石重睿因为年纪太小,被宰相冯国和大将景延广废黜,立石敬瑭的侄儿石重贵为帝。
景延广怂恿皇帝“称孙不称臣”,不愿意对辽国称臣,这惹怒了耶律德光。公元944年正月,耶律德光率军攻晋,前两次大规模的进攻居然都被后晋的军队打败,耶律德光气的咬牙切齿。在改变策略后,第三次进攻才取得了成功,终于攻陷了后晋的都城开封,后晋灭亡。公元947年2月,耶律德光在开封登基,改国号辽。“辽”在契丹语的意思是“镔铁”,寓意自己的***像镔铁一样坚硬如铁。
可是,这些没有文化,没有手艺的契丹兵再也不会去放牛放羊了,没有收入,没有军饷,怎么办呢?——抢。这样,中原人民被契丹兵弄得苦不堪言,中原地区的老百姓和契丹军的关系形同水火,造成义军四起。耶律德光感到恐慌,便以到北方避暑为名逃离开封,不久便死于栾城。
耶律德光虽然用武力侵入了中原,却没有办法征服中原文化,最后被中原文化所排斥,落得个悲催的结局。可以看出,少数民族想要入主中原,必须要有个英明的决策者和特别开明的政策才行。否则,最终会被中原文化挤走。
辽太宗耶律德光堪称一代雄主,在完成塞北统一大业后,将注意力南移,梦想做中原的皇帝。为此,他先是扶持石敬瑭叛变后唐称帝,建立后晋,并占有燕云十六州之地,以此作为进一步南侵的跳板。等到石敬瑭的侄儿石重贵登基后,耶律德光又利用后晋背叛契丹的良机,先后三度南侵中原,并在会同九年(946年)底灭亡后晋。至此,耶律德光终于实现进占中原的梦想。
会同十年(947年)正月初一,耶律德光以中原皇帝的仪仗进入大梁,在崇元殿接受百官朝贺,并诏令各地藩帅入朝觐见。二月初一,耶律德光将国号由契丹改为辽,改年号为大同。此时的耶律德光,俨然把自己视作中原的新主人,并打算在这里长久待下去。然而由于他此后昏招连连,导致这个愿望很快落空。
原来,耶律德光当初率军南下时,为了保障行军的速度,并没有携带足够的粮草,只能通过四处劫掠的方式来解决给养难题,令河北各州县的百姓不胜其扰。如果说当初劫掠百姓是无奈之举,那么等到耶律德光做了中原的皇帝后,就应当本着收拢民心的出发点,改变这种极不得民心的举措。更何况,辽国已占有后晋的府库,粮草供应已不成问题,自然更不应该再动劫掠的心思。
然而,耶律德光似乎从劫掠当中尝到了甜头,再加上迷信武力,认为只要手中有兵有枪,中原藩镇全都向自己称臣,就没有什么值得担心的地方。正因如此,耶律德光***底下的龙椅还没坐热,便急吼吼地派出辽兵以牧马为名四处劫掠,并美其名曰“打草谷”。虎狼一般的辽兵自恃有皇帝在背后撑腰,便在各地烧杀抢掠,经此浩劫,开封、洛阳附近数百里范围内,几乎成为一片白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业领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业领地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