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王振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王振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第一代专权宦官王振是怎样的一个人?
王振,今河北蔚县人,他在没进宫之前曾读过书,而且还做过几年文书先生。据说在任职期间,没有做出什么成就,本应被谪戍(流放戍边)。但王振为了逃避谪戍,竟然把自己给阉了,进入紫禁城做了太监。
入宫后的王振,被分到东宫,陪太子朱祁镇读书。当时的朱祁镇还很小,对王振还是比较害怕的,管他叫先生。王振心理非常清楚这位便是大明日后的皇帝,于是王振尽巴结迎合之能事,获取了朱祁镇的欢心。
1435年,九岁的朱祁镇即位,大臣们请张太后垂帘听政,她为了不破坏祖制,便将朝廷要务委托给内阁处理,但军国大事必须要上报太后。张太后重用杨士奇、杨荣、杨博三位老臣辅佐朝政,很快将朝局稳定下来。
明英宗朱祁镇虽然对王振非常宠爱,但此时的王振也不敢独揽朝政。于是王振便极力玩弄两面手法,利用伪装的忠实、诚信来掩盖他十恶不赦的罪行。他一方面通过嬉戏讨得英宗欢心;另一方面通过表忠心骗取阁臣的好感。
王振极其善于伪装和表演,有一次,英宗正在与几个小太监玩击球,看到王振便停了下来。王振当时什么都没说,次日他当着阁臣的面跪着向英宗进谏道:“先帝为了击球差点毁了江山,先皇上有重蹈覆辙,这如何是好呀?”
英宗听后面带愧色,阁臣们不由得感慨道:“宦官之中竟然也有这样好的人。”每次到内阁传旨,王振总是装作不敢进去,对阁臣表现的一副恭敬的样子,有时阁臣请他进去并让座给他,他也十分谦让。阁臣因此对王振产生了较好的印象。
王振通过一系列伪装,使得英宗对他更加敬重和依恋。1641年,为了庆祝三大殿重建竣工,英宗设宴款待百官。按照祖制,宦官没资格参加,但英宗忽然想起王振,便派人前去慰问。王振***雷霆,责问慰问者,难道没有他的一席之地吗?
振是明朝第一代奸宦,在他之前因为吸取前朝宦官专政导致亡国的教训,明太祖朱元璋一早就下了禁止宦官干涉朝政的规矩。朱元璋不仅要求宦官不许干涉朝政,甚至还禁止他们读书识字。由此可见,明朝对宦官的限制多大。
王振专政,在于明英宗一朝。明英宗之前的明宣宗,即使有好几个宠信的宦官,也只是给予他们恩宠,未曾让他们涉足朝政。王政能成为明朝第一位专权的宦官,与明英宗对他无条件宠信有关,同时也与王振本人有关。
从某个方面来讲,王振算是一个有大毅力的人。王振并不像大部分宦官那样,自幼***入宫。早些年的时候,王振也是读书习文,研读四书五经的,甚至还当过教官。但是后来他自认为自己在科举一路上,应该不会有所成就,于是自己***了自己,选择了入宫。
那个时候,王振已经是成年人了。也不是穷苦无依,连生存都困难的情况。他选择入宫,也许是为了博一个前程,也许是走另一个途径,获得权力。在佩服他能如此坚定的割掉子孙根的同时,也不禁佩服他对自己能成功的自信。
明朝宦官不许干政,是有明确限制的。王振也不是一开始就能接触朝政,进而专权的。实际上,因为明英宗继承皇位年幼的关系,朝政大权被太后把持,国事由三杨处理。在双重的压制下,王振根本无法接触朝政。但是王振十分聪明,或者说是狡诈。
并没有表现出对权利的兴趣,反而尽兴伺候明英宗。在明英宗走向歧路的时候,甚至会出言劝诫。当然他做这些都不是没有目的的,他后来当着太后和三杨的面,劝谏明英宗不要沉迷于享乐,一心只知道踢球玩耍,而应该将心思更多的放在国家上面。
王振这一番表演。直接刷爆他在太后和三杨面前的好感度。本来内阁是不允许太监进入的,后来三杨都让王振进去了。
在太后察觉到王振插手朝政之后,对他进行警告。王振表面上一副受教,再也不敢的模样。他也确确实实老实了一段时间,但是不久之后又开始涉权。当然这次他更加小心,并没有直接干预,而是通过结交大臣,培养亲信,进一步获得明英宗的宠信。在太后和三杨先后去世之后,才彻底掌握朝政。
王振是一个十分贪婪的人,掌权之后打压异己,收受贿赂,将国政玩弄于手掌之中。为了更彻底的掌控朝政,他一力提拔亲信上台。凡是贿赂亲近他的大臣,都得以升迁。但凡稍微有点骨气,不惧生死弹劾他,亦或是疏远他的大臣,都受到他和其党羽的排挤。最后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将人赶出朝廷。所以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奸臣。
现在我们每次提起王振,大都是把他作为土木之变的罪魁祸首来批判。说他骄横跋扈,结党营私,利用手中的权力打击政治对手。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曾建铸造铁牌“内臣不得干预政事”,悬于宫门之上。那么宦官出身的王振为什么能够专权呢?这就要从明代***运行的机制说起。明初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后,所有政事都集中到皇帝手中,由皇帝乾纲独断。朱元璋认为在这种制度下可以保证国家权力都集中到皇帝一人手里,也能有效防止臣下搞鬼。但是这一制度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要求皇帝具备丰富的政治经验,能够快速有效的处理各种庞杂的事物。其次,对皇帝的精力也是一种很大的挑战。还有,如果是幼主继位,如何能保证国家的正常运转。宣宗去世,年方9岁的皇太子朱祁镇即位,就面临着这一问题。于是,大臣们不得不改变以前的政治运行制度,重新设计了一套制度,这就是“票拟-批答”制度。
王振
在新的政治运行制度中,司礼监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因为皇帝年幼,所以需要在司礼监太监的帮助下处理阁臣票拟的奏折,即皇帝用朱笔做出批示。因此,虽然政事的处理先要听内阁的意见,但是最终拥有决定权的还是皇帝。这一制度本来还是保证了皇帝的最高权力,但是在很多时候皇帝会授权司礼监代为批红。这套制度的最大缺点在于决策的隐蔽化,这也给了司礼监太监在其中搞鬼留下了空间,而且内阁从此也不能抛开司礼监也独自处理国家政事。明英宗即位后,就任命王振执掌司礼监。王振也由此掌握了协助皇帝“批红”的大权,这也是他后来能专权的最重要的原因。
明英宗
除此之外,当然还与王振深得英宗皇帝的信任有关。正统十一年(1446年),英宗皇帝为了表彰王振,曾赐给他一份敕书。敕书中说:“肆我皇考,念尔为先帝所器重,特简置朕左右。朕自春宫至登大位,前后几二十年,而尔夙夜在侧,寝食弗违,保卫调护,克尽乃心,赞翊维持,糜所不至。正言忠告,禆益实多……”二十多年来,朝夕陪伴,又怎么不会取得英宗皇帝的信任呢!从平时英宗皇帝亲切的称呼王振为“大伴”也不难看出一二。
王振(剧照)
参考文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王振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王振才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